国税地税合并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
国税地税合并,对于优化营商环境,尤其是优化税收营商环境,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是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务实之举,是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的创新之举。
1994年,我国实行国税地税分设体制,是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的要求。从积极意义来看,当时我国中央财政收入在全部财政收入中的占比严重偏低,推行按税种划分中央和地方财政收入的分税制财政体制,国税地税机构分设,有利于中央税收收入应收尽收、应得尽得,为提升中央宏观调控能力发挥了重要保障作用,有力调动了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中央和地方各自关心本级税源监管,大力促收,实现了税收收入大幅稳定增长,有力支持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经济社会事业快速发展。
客观而论,国税地税分设,无疑也带来了较为明显的弊端。一是征管业务重叠交叉,税收征管中不可避免地易出现征收范围互相重叠、交叉,收入归属权与管理权不相一致,政策解释与征管执行存在差异,漏征重征,不及时传递或不传递信息等问题,不必要地增加了征税成本。二是税法遵从成本扩大。从征税成本看,税务机构分设必然造成税务机构重复劳动,征管成本高。从纳税成本看,纳税人负担加大,不利于优化营商环境。三是政策执行落地困难。国税地税机构分设,国税地税由于各自隶属关系不同又自成体系,从而带来税收计划安排和税收政策执行上诸多问题,难以从根本上消除地方政府干预税收征管的现象,因而不利于改善税收营商环境。
营商环境,是伴随企业从开办、营运到结束的整个过程的各种周围境况和条件的总和,包括企业开设、经营、贸易活动、纳税、关闭及执行合约等遵循政策法规所需的时间和成本等外部营商条件,是一国经济软实力与影响力的集中体现,已日益受到世界各国政界、学界及投资者的普遍关注。
世界银行发布的《营商环境报告》中,“缴纳税款”指标从2006年开始纳入营商环境指标体系。根据2018版的《营商环境报告》,缴纳税款指标下设四个二级指标,包括总税率及社会缴纳费率、缴纳税款次数、缴纳税款时间和税务实务流程指数,而税务实务流程指数这一二级指标又下设四个三级指标,包括:增值税退税申报时间、退税到账时间、企业所得税审计申报时间和企业所得税审计完成时间。
国税地税合并,显然对于优化营商环境,尤其是优化税收营商环境,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
办税成本大幅下降,增加整个社会财富。国税地税合并,统一进户执法,统一执法标准,有助于直接减少因机构设置、业务分工、信息交流等而导致的重复申报等,减少纳税人缴纳税款次数、时间以及企业所得税审计申报时间、审计完成时间。在某种程度上增加整个社会的财富,最终有利于促进税务机关组织收入。
直接降低征税成本,形成友善征纳环境。国税地税合并,有助于直接降低税收征收成本,提高行政效能,为总税率和社会缴纳费率降低或不增加提供空间。税收征收成本降低与行政效能提高,有助于减少因征税而发生的财政支出,即降低纳税人因购买税务机构服务而负担的成本支出。通过税务机关积极利用“互联网+税务”,完善税收征管手段,切实推进涉税、涉费信息共享,有助于全面掌控税(费)源、做宽税(费)基,从而为降低总税率和社会缴纳费率,从实质上构建“宽税(费)基、低税(费)负”的友善征纳环境提供坚实的制度建设基础。
重塑整个营商环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分配关系,主要体现为征纳税这种较为单一的经济关系,税收负担是处理国家和企业利益分配关系的尺度,是事关各类经济矛盾的焦点,也是税收法律法规等税收规则或税收管制对企业负担及其生存与发展影响至关重要的影响因素。国税地税合并,有助于改善税收营商环境与整个营商环境,支持企业做强做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是非常值得肯定的利国、利民、利企、利税的改革举措。
- 上一篇:药用包装公司注册
- 下一篇:电器配件公司经营范围